发布日期:2025-10-08 20:54 点击次数:151
图片
Chinese Medicine
中国·华医方(TCM)
图片
图片
医病更医心·治病治未病
风寒感冒一来,脑袋嗡嗡响,鼻涕眼泪哗哗流,浑身关节都疼得厉害,这时候像华盖散、五膈散这些药方就能派上用场,但如果头痛还带着头晕,那可得注意了。古人说刺风府穴,但下手得轻柔,顺着耳朵方向横着扎稍微进三四分,留针20呼,感觉脑袋里热乎乎麻麻的,效果就好。要是偏头痛,疼得眼睛牙齿都跟着遭殃,那就得灸脑后脑空穴和耳朵上方目窗穴了,
眼睛是心灵的窗户,可这窗户有时会起雾,要是肝火太旺,往上冲,眼睛就可能出现浑浊的翳子。这时候先用洗肝散清一清肝火,再用拨云散把眼里的云雾散开,视力就能恢复。不过对于上了年纪的朋友,如果眼睛开始模糊,看东西越来越黄,甚至发黑,那可能是肾水不足了,中医叫内障。别担心,可以试试还睛丹。刚开始可能觉得眼睛有点热,这是好事儿,说明肾气在慢慢恢复,把营养输送到眼睛了,坚持一个月视力就能好转。说到梦遗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遗精,这里面学问可大了,如果你做梦跟异性发生关系,但醒来没射精,那说明你心肾气还很足,身体棒,但要是做梦就忍不住射精了,那就是心肾气虚了,需要补补。
有个简单的方法,就是晚上睡觉前用纸捻子扎紧阴囊,第二天早上解开,能帮助固摄。如果肾气虚得厉害,连自己都控制不住,晚上睡觉自己就流出来了,那就要灸关元穴补补元气。更严重的是一看到女性就忍不住,心肾都亏虚得很,得吃点大补的药,比如大补元煎或者灸气海穴来强身。奔豚,听着挺吓人,像小猪一样在肚子里乱跑,其实是一种腹痛,而且是那种感觉像东西在肚子里上下窜动的痛,这主要是因为肾气不足,再加上体内有湿气,堵在小肠里捣乱,所以疼痛会连着肚脐,一会儿往上跑,一会儿往下窜,有时候还会疼到外生殖器,形成疝气。遇到这种情况,可以用奔豚汤、黄芪丸、金铃子丸或者蟠葱散这些方子来调理,记住奔豚和普通的疝气不一样,得仔细分辨。胸闷气短,胃也跟着疼,有时候还恶心想吐,吐出来的都是冷冰冰的酸水,这可能是肺壅了,肺气该下降的不下降,反而往上跑,加上寒气在里面捣乱凝结住了,所以才这么难受。
这种肺膈痛得用五膈散来疏通气机,化解寒凝,如果不及时治疗,时间长了,可能会变成更严重的膈症,所以得重视起来。人老了,身高会慢慢变矮,这很正常。但如果年轻人或者中年人突然发现身高明显缩短,骨头都好像变脆了,这就要警惕了,可能是骨缩病。中医认为肾主骨,肾气不足,就像土地失去了水分,骨头就会枯萎收缩,这种情况比较严重,普通的草药可能没用,得用上像金液丹这样的温补肾阳的猛药,还得配合艾灸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手抖得厉害,拿不住筷子,端不起碗,这叫手颤病。
中医认为四肢是阳气的根基,阳气足了,手脚才有力气,手抖得厉害,往往是身体的根本元气亏虚了。这时候可以常吃点津液丹来补元气,或者喝姜附汤驱寒温阳。如果条件允许,灸关元穴300壮,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让手不再抖。耳朵听不清了,这在老年人里很常见。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,所以肾虚常常导致耳聋,但也有其他原因,比如受了风寒或者心气不足,如果是风寒引起的,可以用一醉膏,用滚烫的酒送服发汗就好了。如果是心气不足,同样可以用一醉膏,但如果是因为过度房事导致肾精亏虚而聋,那就得先用延寿丹补肾,再用一醉膏。
不过有一种实聋,也就是实症的耳聋,反而很难治,得特别小心。住在山区的人要注意了,有些地方的溪涧里有一种石头叫江里石,如果喝了含有这种石头的水,可能会引起一种怪病,叫气瘿,就是身体消瘦,长出一些奇怪的瘤子,刚开始发现可以试试姜附汤驱寒,或者用消瘦散来调理,但如果已经发展到血瘦血流的程度,那情况就比较严重了,乱治反而有害,所以发现不对劲,一定要找懂行的人看看。小孩子贪玩,不注意饮食卫生,很容易生虫子,蛔虫、蛲虫、寸白虫这三种最常见。小时候爱吃生冷硬的东西,或者吃太多牛肉就容易生寸白虫,长得像葫芦籽那么大,蛔虫更长,五六寸,发作起来会心痛吐清水,严重的话会钻到心脏里,非常危险。蛲虫最小,细如发丝,可以在肠道里到处乱跑,引起肚子疼,或者从肛门出来造成肛门瘙痒、痔疮等问题。对付这些虫子可以用安虫散或者用少量轻粉来驱虫。有个案例,一位妇女肚子胀得厉害,医生一看她肚子上的皮肤像镜子一样亮黄,就知道是蛲虫引起的,让她吃牛肉,配麻油,调轻粉,第二天就排出了好多像线一样的蛲虫,再吃安虫散就好了。
在南方一些地区有一种奇怪的习俗,就是把各种虫子放在一个容器里,让它们互相吃,最后剩下的那只就被认为是蛊。如果有人不小心吃了被蛊毒污染的食物,就会中毒。症状很吓人,面目发黄肿胀,肚子胀得像鼓一样,疼得厉害,还可能吐血。如果不及时处理,后果很严重,刚中毒的时候可以用皂角和蒌根煎水喝,晚上喝,早上就能把毒物排出来,之后用万岁藤根捣碎了吃,每天早上空腹吃5块,用麻油送服,3天左右毒就能从大便里排出去,所以去南方旅游吃饭最好用银筷子,如果筷子变黑了就要小心是不是有毒。
癫痫俗称羊癫疯,发作起来很吓人,有一种叫胎痫,是妈妈在怀孕期间受到了惊吓,惊吓的气冲到了胎儿身上,导致孩子出生后就有这个毛病,发作时会突然倒地,口吐白沫,这种病可以试试延寿丹慢慢调理。还有一种叫气涎痫,是后天因为生气恼怒、思虑过度,导致气机郁结引起的,这种类型的癫痫灸中脘穴效果非常好,很多患者灸几次就好了。有位病人疼了3年多,灸50壮就痊愈了。还有一位妇人疼了10年,灸50壮也好了,看来对于这种气郁引起的癫痫,灸法确实是个好办法。瘰疬,俗称老鼠疮,脖子上长一串串的疙瘩,这病是怎么来的?主要是因为情绪不好,比如经常生气烦恼,思虑过度,导致肝胆的气郁结在少阳经脉上,循着颈部、耳朵周围走就形成了这种疙瘩。还有一种情况是不小心吃了老鼠的涎水,也可能引起。治疗上可以在疙瘩的头上灸15壮,然后用麻油调百花膏涂抹,同时内服一些平肝顺气的药,慢慢就能消退,千万不能用斑蝥、砒霜这些剧毒的药,否则会伤身。女性的健康跟男性不太一样,中医认为女性以血为本,所以很多病都跟冲脉和任脉这两个重要的经脉有关,冲脉是血海,任脉主管子宫和胎儿,月经周期、量、颜色、质地都能反映冲任的状态。
一般来说一个月来一次是正常的,如果推迟了,往往是虚症,如果提前了可能是实症。如果脉象沉细无力,月经不来,那就是典型的虚寒。像崩漏、白带异常、发热不想吃饭,这些都跟气血脾胃的虚弱有关。当然如果只是发热,但不减食,那可能是心阴虚了。想要生个健康的宝宝,父母的身体状况很重要。中医认为女性如果血气旺盛,但气稍微弱一点就容易怀孕,而且孩子多。反之如果气很足,但血比较亏虚,就可能不容易怀孕。怎么判断?看看头发、脸色、皮肤、腋毛,如果头发乌黑,脸色红润,皮肤光滑,腋毛稀疏,说明气弱血旺,容易有子嗣。如果头发发黄,脸色没光泽,皮肤粗糙,腋毛多,那可能是气旺血衰,不容易怀孕。还有夫妻同房时,谁的精液先出来也会影响胎儿性别。一般来说女方的精液先出来,男方的后出来容易生男孩,反过来容易生女孩,如果两者出来的时间不一致,那可能就难以成胎了。血崩,就是突然大量出血,像山崩一样,非常凶险,这通常是由于长期房事过度,或者生育次数太多,或者突然大怒损伤了真气,导致任脉这条重要的经脉崩坏了,血液无法正常收摄,一下子涌出来,这时候千万不能用止血药,因为止住了表面,里面的根源没解决,反而可能引发其他问题。
正确的做法是用阿胶汤、补宫丸这类大补气血的药来固本,如果出血量太大,人晕过去了,赶紧灸石门穴,能立刻止血。这病非常危急,需要及时处理。白带异常是妇科常见病,中医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子宫虚寒导致下焦浊气凝结,冲任脉得不到滋养,所以会有腥臭味的分泌物不断流出,治疗上可以用补宫丸、胶艾汤来温补子宫、调理气血,如果症状比较严重,还可以灸胞门、子户这两个穴位,不仅能治病,还能促进生育,所以调理好子宫的温度和气血,对女性健康非常重要。
哺乳期的妈妈们要注意,乳房红肿疼痛,摸起来硬邦邦的,可能是乳痈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乳腺炎,这主要是因为身体的气血运行不畅,或者受到了风寒的侵袭,导致局部气血凝滞,形成了痈肿。当然如果体内阳明经有热,也可能引起。一旦出现这种情况,可以先用救生汤来清热解毒,疏通经络,如果拖久了效果会打折扣,所以发现得早,治疗效果就好。怀孕期间有些妈妈会出现恶心呕吐,吃什么吐什么,甚至从下面也排出一些不舒服的东西,这在中医里叫恶阻。这主要是因为孕期脾胃功能比较虚弱,再加上可能房事没有节制,或者吃了太多生冷的食物,导致脾胃运化失常,胃气上逆。这时候可以用金液丹、霹雳散这类温中健脾、降逆止呕的药来调理。其实孕期好好休息,注意饮食,避免劳累,很多问题都能避免。下午开始发烧,傍晚更厉害,晚上又慢慢退下去,这是午后潮热,这有两种情况,一种是身体虚弱,特别是脾胃功能差,导致消化吸收不好,下午阳气升发的时候虚火就上来了,表现为发热、没胃口、没力气,另一种情况,虽然下午发热,但白天精神状态还不错,只是觉得烦躁,这可能是胃里有实热或者心火旺盛,这两种情况用药完全不同。
如果是前者得补脾胃,如果是后者得清热泻火。这里提到的茜草汤就是针对后者的一种方子。肚脐眼或者下面分泌物里流脓水,这可不是小事,说明身体的真气已经亏虚到极点了,连冲任脉的血液都运行不畅,变成了脓水往外流,这可能是从肚脐眼流,也可能是从下面流,淋漓不断,非常危险,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没救了。这时候得赶紧灸石门穴,同时服用金液丹、姜附汤这类大补元气的药才能挽救生命。脐部是神阙穴,是连接先天和后天的关键部位,一旦受损,后果不堪设想。
有些女性平时看起来挺健康,突然就昏倒了,人事不醒,这叫厥证,也就是晕厥。中医认为这往往是胃气闭塞不通导致的,特别是那些贪吃欲望比较多的女性,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。遇到这种情况,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灸中脘穴,能迅速开通胃气,让人苏醒过来,这方法简单易行,关键时刻能救命。生完孩子,女性的身体非常虚弱,特别是产后出血过多,或者过早进行房事,或者过早参加劳动,都会损伤身体的真气,导致产后虚劳。这时候可能会出现脉象弦紧,咳嗽发热,手脚冰凉,甚至咳血吐血等症状。治疗上要赶紧灸石门穴,同时服用延寿丹、津液丹、钟乳粉这些大补气血、温阳固脱的药,因为产后身体极度虚弱,必须尽快补充元气,否则病情会加重。小孩子,中医认为是纯阳之体,生命力旺盛,所以他们的脉搏跳得比大人快,一吸大概六七次,当然这只是个大概范围,具体还得看情况。小孩子最常见的病十有八九是吃坏了,比如吃多了,吃错了东西,所以如果孩子发烧,可以用平胃散;呕吐腹泻,可以用珍珠散;头痛发热,可能是外感,可以用葛根解肌散;消化不良,可以用丁香丸;单纯的泄泻,可以用金液丹。总之调理小儿首先要考虑饮食。小孩子突然抽搐,昏迷,这叫惊风。中医认为这可能是风邪太过,或者体内积热,导致胃气闭塞不通,这时候孩子会突然抽搐,甚至晕倒,失去意识,治疗上要先用碧霞散来化痰,然后根据具体情况,用知母黄芩汤清热,或者用青饼子、朱砂丸来镇静,如果是脾虚引起的慢惊风,那就要灸中脘穴,配合姜附汤来温补脾阳。这跟大人中风的痹症、脱症有点类似,关键是要分清是寒是热,是痹是脱,对症下药。小孩子出疹子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痘疹,如果疹子颜色发黑或者凹陷下去,这叫黑陷斑疹,情况就比较严重了。
这时候很多医生一看是热症,就用石膏、黄连、大黄这些寒凉药猛攻,结果往往适得其反,十有八九救不回来。为什么呢?因为这其实是污浊的血液,逆乱到了皮肤表面,凝滞在那里,时间长了会攻心而死,正确的做法是用霹雳汤、姜附汤这类温热的药来驱散寒邪,同时在肚脐下一寸的地方灸50壮,能大大提高存活率,千万不能用凉药,否则会把血冻住,导致全身发青发黑而死。小孩子下午发烧,这跟大人不一样,大人午后潮热多是虚症,但小孩的午后潮热多半不是虚的,而是因为吃了不该吃的东西,损伤了脾胃阳气,导致阳明经有热,这时候孩子通常会肚子疼,还可能呕吐,治疗上可以用莱菔子散、葛根芩连汤这类方子来消食导滞、清热和胃。所以看到小孩午后发烧,别急着按虚症来治,先看看是不是吃坏肚子了。小孩子呕吐腹泻,这也是很常见的,如果是吃坏了东西引起的,可以用珍珠散来消食止泻。如果是脾胃虚寒导致的,那就得用姜附汤来温中散寒。如果孩子吐泻不止,脉象沉细,手脚冰凉,说明阳气已经很虚弱了。这时候得赶紧灸脐下150壮,补充阳气,如果是慢惊风引起的吐泻,灸中脘穴五十壮也能有效。总之治疗小儿腹泻要分清是寒是热、是实是虚,对症下药或者选择合适的灸法。
小孩子脸上眼睛周围浮肿,这可能是吃了太多生冷的食物,损伤了脾胃,导致脾虚不能正常运化水液,水液停留在中焦就形成了浮肿,轻的只是脸肿,重的连阴囊都肿起来了。这时候可以用津液丹来温阳健脾,利水消肿,同时饮食要清淡,吃软烂的粥,半个月内不要吃硬东西。金液丹这种药虽然效果好,但世人不太了解,大人用起来都犹豫,何况是给小孩子用呢。但有时候为了孩子的健康,就得敢于尝试。
这么多古籍里的医案和方子,从头痛眼病到妇科儿科,再到各种疑难杂症,内容还真不少,这些古方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经验,虽然有些说法在今天看来可能需要结合现代医学来理解,但其中蕴含的辨证论治思想,整体观念和对某些疾病的深刻认识,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。
图片
精
选
阅
读
原创推荐
《扁鹊心书》里的中医精髓
《扁鹊心书》怎么治:口渴、头晕、昏倒、气脱、腰痛、腹胀、两肋胀痛、胃酸、打摆子、鬼说话、香港脚、心痛、痴呆、黄疸、便秘、尿血
明代古方·震惊现代医学界的"起死回生"丸
国药·牛黄清心丸
补肾国药·六味地黄丸
《跌打秘方》论治法
补肾强筋·骨质疏松食疗良方
色盲、夜盲、近视等眼病的家庭食疗良方
洽腰肌劳损中医良方
《古今医鉴》脉学大要
《古今医鉴》脉体捷法(脉相大全)
不老丹·七宝美鬓丹(生发·乌发)
4款祛暑饮食制作法(非常有效)
针灸按摩·解表清热穴之曲池穴应用
慢性前列腺炎·电针疗法
妙方巧治大暑病·中暑
中医古老·药敷掌心疗法
拔罐会“伤元气”,这是真的吗?
老年性白内障治疗措施
牙髓病诊断与治疗
脑血栓的护理方法
脑肿瘤病理及其治疗
《跌打损伤方》诊断与治疗方法
红斑狼疮的专方治疗
中医治疗高血压眼底出血
失眠抑郁症的自我调理法
面诊看脏腑,如何改善气色?
晕厥病人的家庭救护方法
中医古方古法·治疗风湿病
青光眼失明,还有救吗?
颈椎病的日常生活护理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高效的练习带来两种状态:要么更好睡,更深睡;要么更清醒,更有活力
下一篇:没有了
Powered by 五龙捕鱼怎么才能上分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